Search

「慢食節背後的用心」

最動人的畫面,往往不是美麗的人潮和店家交織的風景,而是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慢食節背後的用心」

最動人的畫面,往往不是美麗的人潮和店家交織的風景,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居民與遊客,排隊洗滌自己餐具時的情境。

一個國家或是城市的真正價值,反映在這些枝微末節的地方,也是主辦單位最在乎也最用心的細節。

慢食節,期待不只是台東,而是整座島嶼台灣,都能有同樣對待環境與食物的態度,讓台灣的印象裡,有這樣的心情。

#2020台東慢食節

[ 臺東慢食節快問快答 ]

Q:什麼是慢食節?

A:依據季節不同主題各異,例 如2019年12月冬季場,以 「團圓餐桌」為主題,透過 「台東人團圓菜吃什麼」的 表現形式,體認台東人豐富 且多元族群的飲食傳統。

2020台東慢食節的主題是「#勇健餐桌」。

Q:什麼時候舉辦?

A:一年約舉辦2 ~ 3次,每次 為期2天,每天從下午4點 到晚上9點,自2017年7月 開辦以來,截至2019年已 舉辦過8場。

2020 臺東慢食節:在8/22(六)、8/23(日) 舉辦,已經落幕!

Q:在哪裡舉辦?
A:台東市 #鐵花新聚落。 還是一樣的老地方。

Q:多少人次參與?
A:至2019年累積總共吸引約 24,000 人次共襄盛舉。

今年依舊是人在山海之間,溫暖的相聚。

________( 新書摘錄)

以池上作為根據地的 #津和堂,從二○一二年開始協助台東縣府推出「#產地餐桌 計畫」,以「#一個人的產地餐桌」概念在縱谷地區,挖掘了三十二家慢食店家, 一次又一次的餐桌計畫慢慢延伸成為以美食為媒介共同創造品牌,結合風土人文與民眾日常的 #臺東慢食節。

至二○一九年,臺東慢食節已經舉辦了八個場次,累計數萬名旅客或民眾參與,難得的是堅持 不用一次性餐具的活動,輔導超過一百個店家、在台東創造超過千萬元的營業額。津和堂的郭麗津執 行長也因為在台東的持續耕耘,獲得 La Vie「 二○一九台灣創意力一○○ 」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,東部 後山的美食活動也因此被更多人看見。

臺東慢食節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是可以複製學習的,並不是學著辦市集,而是找出不可被取代的文 化背景與地理環境,就像過去大家只記得花東縱谷有池上便當,但這裡每一個居民都有獨特厲害的拿 手菜,就算不是餐飲業者,只要願意親切的接待旅客,分享親手栽種的食材,就能解決旅行者可使用 餐廳不足的問題。

慢食計畫能夠成功的原因,首先是關於食物的定位,人們願意為了一頓美食饗宴,不辭千辛萬苦 抵達島上任何一個角落。

第二,真正享受生活熟悉地方的烹飪高手,多數隱藏在民間。比如某位社區 媽媽累積數十年傳承數代的拿手菜,或者一家瓦斯行老闆自己燜煮的燒酒雞。

第三是情感,熱情分享 的手藝,屬於家裡的美好味道,或是把在地食材推薦出去,這都是無法用金錢比擬的情感。

現今臺東慢食節與慢食系列計畫,已經清楚地展現了自身的價值,不必再去跟隨台北經驗,臺東慢食節端 出三十道菜,和台北店家同樣出三十道菜相比,台東的食材品質、料理美味不僅絕不會輸,反而連結產地食材和文化的成本會遠比城市裡低出很多,豈不滿手都是好牌!

#台東慢食節 #津和堂 #永續發展
#鄉下創業學


Tags:

About author
現任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總經理。 以風尚旅行作為媒介,從海外客製化到島內小旅行設計,讓消費者透過體驗對地方價值產生興趣與認同。近年與LEXUS攜手合作「覓境食旅」,協助演繹品牌精神與行銷企劃。成立蚯蚓文化延伸經驗值,催生「紅椅頭觀光俱樂部」成功對日行銷台南,獲日本GoodDesign獎。以「屏東Ya」參與台灣設計展,善用科技結合地方趣味引爆人潮。2020年承辦台南另類跨年活動,以「府城搬戲」串連地方演出,打造史上最具在地味的跨年活動。持續以文化策劃內容,活化城市與地方能量,帶領跨領域之資源整合與與創新。
游智維從旅行的傳道授業解惑交流室
View all posts